四川省城市切换  登录 注册
书酷在线

弘扬国粹,汇聚名著

经典书籍,尽在书酷在线

服务电话:0731-82186399

四川省新媒介上“读”国学

作者:余婉卉(武汉大学国学院讲师)

近来,短视频平台上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学知识的视频引发强烈反响,流量上亿、观者热议,而且参与者的讨论言说层次并不低,颇有可观处。这样的传播实践,意味着国学普及可以走上创新之路。

近代有学人说“国必有学而始立”,国学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文化向心力。但也有人认为,国学已经过时,与现代文明和科技手段格格不入。然而,当国学一词指代“中国固有的学术、文化”时,即已蕴含了现代意味和世界眼光。中华文化就是在与时代精神、世界文化的交流对话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。

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而言,知识的传播及赓续与媒介工具紧密相连。文化知识的延传形式历经了“口传—写本—印本—电子媒介”等阶段。中国古代文明曾依赖甲骨、金石、竹帛等材料传承,而造纸术发明、推广以后,柔软和价廉的纸则成为最流行的书写材料。五代时期,开始雕版印刷“九经”,对中国古代知识、学术、思想、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刻影响。可见,善用新技术新工具,会使知识得到更有效的传播。在文字社会出现之前,口头延传是传递传统的主要方式。在文字较普及的社会,文字认知则占据重要地位。知识类短视频能结合口头传播的生动性和文字认知的明晰性,同时还能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。因此,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不妨以新颖的媒介形态拓宽知识传播场景。

国学是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,诚然,它需要学者具有深刻而透彻的了解,但若仅是高头讲章,则会限制中华文明的影响力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国学研究者既应以学术为志业,也应积极面对广大受众的知识需求和价值追求。对人文学者而言,这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,多方面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,同时锻炼“大众化”阐释的能力;对视频观看者而言,这使他们得以与业内学者互动,随时随地能够获取以前必须登堂入室才能获取的知识,何尝不是一种知识普惠的方式?

当然,借助新的形式和途径普及国学,应注重内容质量,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思想的凝练性,并发掘更多的优质创作者。创作者要善于发现有趣而有益的知识话题,积极引导受众对深度阅读产生兴趣,从而提高国学普及的质量。让我们借助无远弗届的媒介,使更多人与真正的思想瑰宝相遇。

‌本文转自《光明日报》(2023年07月25日 02版)

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?

00
上一篇: 没有了
返回
关注微信公众号
咨询热线

0731-82186399